晋源传统宴席“八碟八碗”,是晋源地区名间饮食文化的经典传承,其历史悠久,可追溯至唐,成形与元。相传李世民在晋阳时喜欢食用蒸碗,后在名间流行开来。而元朝蒙古族的民族大融合,使游牧民族大块吃肉,大碗喝酒的豪爽饮食习惯,在晋源地区和本地饮食文化相结合,形成了具有晋源特色的宴席规格。八碟八碗又蕴含了传统文化当中“八观、八验”的思想。
八碟八碗是晋源最为隆重的,正式的宴席模式,也是其他更好席面的基础。其八碟为冷盘,分别是:猪头肉、瓤粉肠、蒸蛋卷、冻鸡块、炝莲菜、胡芹黄豆、豆芽粉丝、酸叽白菜。八碗为热菜,分别是:方烧、条烧、喇嘛、清蒸丸子、虾米白菜、八宝饭、红焖豆腐、焖灌肠。
八碟八碗在旧时被分为浇头席和全席两种。所谓浇头席是因为旧时原料匮乏,穷苦人家既想要面子排场,又无法筹备足够的原料。聪明的晋源的厨师便将白菜、粉条、土豆、豆腐等普通原材料,垫在碗碟底部,只在表面一层平铺上烧肉、丸子、酥肉、猪头肉等珍贵原料。使席面看着好看整齐,又节省了开支。给主人家争了面子省了钱。全席则是上下一致,更为讲究刀工、火候、调味、色泽。
八碟八碗共冷热十六道菜,荤素各半,配料讲究。在旧时人们摆席,一般选择在冬季,一是因为冬季农闲人们有时间,再者冬季食物容易存放,在没有制冷设备的年代,只有在冬季设席,但冬季设席没有时令瓜果和新鲜蔬菜,只有白菜、豆腐、粉条、土豆等易存放的食材。所以将简单单一的食材赋予灵魂。使之能够在不同的菜品中发挥不同的作用。做到一菜一味。便是晋源名间厨师展示技艺的时候。而荤菜的原料基本就是杀一头猪而已。将猪的不同部位做成形态各异,口味丰富的席面,更是彰显了老一辈厨师对原料的精准掌握和火候、颜色、调味、老道的认知。
旧时用炭火做菜,无论蒸、煮、讲究慢工出细活,不管是方烧,条烧,猪头肉等,都需事先焯水,再慢火慢炖,然后再蒸制或压制成型,每一道菜、每一个工序都必须耐心,细心,一丝不苟。方能做到成菜有型、有色、有味,整齐划一。
八碟八碗在晋源已经流传数百年。从帝王将相的美丽传说,到历史人文的巧妙结合,再到数百年来流行于晋源每一条大街小巷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美味。八碟八碗是晋源餐饮文化的缩影,值得每一个晋源人骄傲,值得我们将其永久传承。